[摘 要]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持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持续增强服务社会贡献力,着力打造鲜明办学特色,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实现,根本在于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在于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作为手段,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基础支撑和动力引领。作为目的,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这就决定了教育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应用型本科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必须予以回答的时代课题。
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体系最高端,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不仅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力量。形成高质量人才培养永续机制,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以教育强国造就人才强国,支持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是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使命任务。
从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规模来看,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应用型高校都是主体部分,我国叠加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阶段性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规模更加突出。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共有普通本科高校1270所;根据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显示,2021年,普通本科在校生1893.10万人。可见,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规模上,应用型本科高校规模巨大,对于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来说,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其他类型的高校共同发力、协同发展、全面提高。
从人才培养类型来看,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作用。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于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且巨大的。2017年,《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把高等教育总体上分为研究型、应用型、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其中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型人才强调实用导向,实用性是其与生俱来的特征,其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以实用为主,同学术本科相比,应用型本科更加重视实际的应用,学生须经过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习、专业的技术培育、充分的实践锻炼,保证毕业之时获得能够胜任相关专业工作的素质、技术和能力,拥有从事相关行业产业实际工作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显然,从人才培养类型来看,应用型本科人才主要满足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现实需要,具有不同于研究型本科和职业技能型人才的特质。
应用型本科教育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推动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仅以笔者所在的江南·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为例,近两年立项了58个国家级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慧眼行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应用型本科教育在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
总之,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高层次、大规模、应用性等特点,对于较大规模地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人力资源水平,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
中国式现代化呼唤和期待更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条件下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那么,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1.指向更高的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是其主要目标任务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第一资源是人才,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是整个环节的关键。这就赋予了应用型本科教育新的更高使命和要求。第一,要树立新的发展观。高质量发展内蕴着发展观的转型,内蕴着发展方式和动力结构的转变,是基于并且高于内涵式发展的一种内生发展取向和模式,是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实现发展观的转变。第二,要树立新的育人导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化的人,这是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这种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应用型本科教育之魂在于育人,其核心要义是强化育人本位,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高层次的发展需求,不仅要提供以专业性知识与实践能力为基础的专业教育,还要承担起完善学生人格、发展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要坚持问题导向。应构建更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培养学生更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人才培养对国家区域产业、行业企业等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
2.指向更鲜明的办学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这就意味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一大批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大学的有力支撑。从宏观层面来看,需要建构多样化、个性化现代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从微观层面来看,要求教学活动尽可能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既要让学生掌握通识性的知识,也要考虑每个学生在兴趣专长和发展需求上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尤其对于数量众多,办学时间不长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亟须克服千校一面、办学同质化的痼疾,打造鲜明办学特色,提升其识别度和服务力。应更加强化特色发展意识,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紧扣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在打造学科专业优势特色、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独特大学文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服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彰显特色和水平。
3.指向更开放协同的办学机制
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应用型本科教育显然区别于传统的办学模式,应该更具开放视野和格局,其“引进来”“走出去”的深度、广度都是过去不能比拟的,应转向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体系,在系统内外部乃至国际合作交流上展现出更高的开放格局和协同水平。首先,在教育系统内部,应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实现不同类别、不同层次教育的有效互动和协同,形成教育合力。其次,在系统外部,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纵深拓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度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契合度和贡献力。要深入区域、企业寻找锚点,推动学科专业融通创新,深化校地、校企、校政合作,推进多主体共融、共建、共享,构建多主体协同的育人机制。最后,应主动融入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及校政、校地、校企间的良性互动。
4.指向更智慧化的教育教学体系
当前,通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第四次科技革命风起云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数智化加速演变,深刻影响着产业生态、职业形态,乃至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人才的需求、科创服务的需求更加趋向于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而且这种需求还处在不断更新迭代当中,给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敏锐性,主动拥抱新知识、新技术、新领域,紧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潮流,激发技术和创新要素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潜能和活力。特别是要与时俱进,建构数字化知识体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适应产业之变、业态之变、需求之变。同时,要以数字化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形态的创新,以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亮色。
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着眼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办学实际,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应对,识变求变,找准着力点,以牢牢把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核心使命、牢牢把握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导向、牢牢把握特色发展路径,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1.牢牢把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要坚守社会主义大学底色,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五育”并举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大思政课”建设,着力构建思想政治素质、工程技术意识与职业伦理“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德育养成体系。注重以提升科研能力、学术水平为抓手,不断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要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政校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构建校内校外联动机制,大力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充分挖掘不同学科专业的育人元素,用活专业资源,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充分挖掘各专业所蕴含的育人元素,打造高校“大思政课”育人品牌,产生良好育人效果和社会反响。
2.牢牢把握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核心使命,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把握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核心使命,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一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形成与区域和产业需求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与地方产业高度耦合的特色学科专业群。近年来,江南·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建设了与地方产业高度耦合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文化创意、现代服务六大特色学科专业群,新开设地方与产业亟需的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在全国学院类高校中位居前列。二是要以“四新”建设为引领,持续加强专业内涵式建设和课程建设,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以学生学科竞赛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形成鲜明特色。三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夯实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3.牢牢把握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导向,持续增强服务社会贡献力
构建服务地方发展新格局,引领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现代化建设服务高地。要加强顶层设计,学科专业群对接产业集群。学校可以研究出台服务省市战略的行动方案,明确战略目标,构建“一体两翼”的学科专业体系,即以工程应用学科专业群为主体,以文化创意类与现代服务类学科专业群为两翼,其中“一体”即工程应用类学科专业群,主要对接当地科技园,“两翼”即文化创意类与现代服务类学科群,对接当地文创产业园,将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主动嵌入地方发展战略中。要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智库建设,推动学科链对接产业链,创新链驱动人才链,以良好创新生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等系列制度,通过创新成果转让、技术开发、共建实体、校企联盟、战略联盟、科技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交流等方式,实现与企业、科研院所等产学研主体的深度融合,形成创新服务合力。
4.牢牢把握特色发展路径,着力打造鲜明办学特色
多样化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的重要特征,特色发展是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缘优势,采取超常规举措,全力打造特色学科专业群,致力于输送高素质人才。要找准学校办学特色的主攻方向。坚持创新学科交叉融合办学机制,整合相关学科,深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推动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并以此带动和引领学校整体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可以深入探索新媒体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联合科技攻关、文创产品创制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本文为2021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应用型高校构建‘五育并举’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HNJG-2021-0215)的研究成果]
【作者杨小云:江南·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党委书记】
原载2023年第13/14期《中国高等教育》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2023.08.04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KIcupwFEZ5lKSZ_qsrN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