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以来,江南·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音乐学院副院长刘小标用《十八洞的新苗歌》《锦绣十八洞》等一个个舞蹈作品,讲述了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沧桑巨变。
深耕田野——挖掘“十八洞”感人故事
刘小标多次前往十八洞村进行田野调研,常常一住呆就是整个寒暑假,在那边过了七八个春节,与当地传承人、村民、寨老等人进行深度交流,村民看到他也会热情地招呼声“标老弟又回来了”。十年来,他作为见证者,跟着十八洞村一同经历了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巨变,他作为舞蹈编导,将他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记录着、表达着、传播着。
他看到大批单身汉一步步脱贫后,借着村里办的“相亲会”脱单,组建了一个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于是编创了舞蹈作品《十八洞的新苗歌》。作品以十八洞村真实的故事为原型,精准扶贫前,娶不到老婆的小伙们唱着旧苗歌——《哪个姑娘肯嫁他》,脱贫后,一对对脱单的新人幸福感恩地唱着新苗歌——苗语版的《我和我的祖国》。他用舞蹈作品表现了“精准扶贫”的伟大实践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变。
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十八洞村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村民围坐在电视前共同观看表彰的动人场景,于是创作了《看,我们村上电视了》,将村民那份激动、喜悦、自豪的心情记录下来。
2022年,刘小标了解到十八洞村的苗绣传承人将苗绣的传统技艺传授给村民们,以打造新式文创产品的形式带领村民致富,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回乡。他又以此为背景编创了《锦绣十八洞》,记录了村民们共同建设新家园的场景。
刘小标以一位见证者的身份,伴随十八洞走过“精准扶贫”的十年,走进“乡村振兴”的当下,用舞蹈记录十八洞村的动人瞬间,以深入人民的方式创作人民的艺术。
立德树人——设计“十八洞”舞蹈思政
刘小标不仅是舞蹈编导,他还是江南·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音乐学院的舞蹈教师,他将他在十八洞村的所见所闻带到舞蹈课堂中,将那些课本上、新闻里看不到的“生活细节”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他还组织学生前往十八洞村进行田野调研,以真实、鲜活的经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精准扶贫”对十八洞村的影响。他将他编创的作品教给学生,在舞蹈作品排练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作品背后的故事。每一次分享、每一次田野调研、每一次舞蹈剧目排练,都是一节节鲜活的舞蹈思政课,没有太多的“大道理”,用真实、鲜活的“生活”触动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
让学生了解十八洞村、感受十八洞村,最后再通过师生共创的舞蹈表现十八洞村。2022年12月,他策划了一台别开生面的舞蹈晚会——《我和我的祖国》。
晚会以舞蹈思政课的形式进行演出,在艺术呈现上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在思政育人层面也践行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这样一堂生动而别致的思政课与美育课,取得了舞蹈+思政+美育“三位一体”的和谐效果,晚会演出后获得了业界广泛认可。
服务社会——传播“十八洞”奋斗精神
舞蹈《十八洞的新苗歌》《锦绣十八洞》在创作、演出后,以精彩的呈现和极高的艺术成就迅速获得广泛社会关注。《十八洞的新苗歌》获得了教育部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一等奖,入选文旅部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获得了十年一评的湖南省文艺最高奖——第二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锦绣十八洞》入选文旅部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金浩谈道:“《锦绣十八洞》展现了静谧乡关,望秧思甜的朴质苗寨风采,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关心人民群众,精准扶贫。”
不论是《十八洞的新苗歌》还是《锦绣十八洞》,都是根据十八洞村发生的真实故事创作的舞蹈作品,生动记录了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展现村民们从生活方式到精神面貌的改变。这样舞蹈作品的传播与推广,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十八洞”认知度,通过鲜活、真实的故事,走进十八洞村。这样的舞蹈作品,不仅能从细微处见“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还通过舞蹈作品的传播,拉近十八洞村与观众的距离,“十八洞”不仅仅是“精准扶贫首倡地”一词的代名词,还是成百上千人民共同走向幸福新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作品,一边讲述着十八洞的故事一边传播着十八洞的精神,也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中感受到了舞蹈艺术从湘西大地汲取的活力和魅力,成为这些动人故事的新的传播者。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禹爱华 通讯员 罗莎 徐君玲)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3.09.25
链接:用舞蹈作品讲好“十八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