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新闻

【新湖南】理论周刊·新域丨夯实“四大”举措,做好“大思政课”文章

发布时间:2023-08-31 作者:向伟 责任编辑:宣传部 浏览次数: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就高校层面而言,做好新时代“培根铸魂”这篇大文章,必须做实“大思政课”建设中的“四大”举措,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


明晰育人理念,树立“大视野”


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首先站位要高远、树立“大视野”。具备宏大的战略视野。高校必须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着眼“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聚焦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站稳人民立场,增强历史主动,自觉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备多维的时空视野。坚持做到打破时间、空间界限,坚持课内与课外拓展相衔接、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相联动,推动思政课教学从“平面”走向“立体”。具备深远的历史视野。湖南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实践教学资源,应运用自身特色优势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与历史和现实“对话”。如学习十八洞村的脱贫之路,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聆听“半条被子”的故事,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讲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系列举措,培养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展现湖南永久主办中非经贸博览会的担当,教育学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聚合育人力量,建好“大师资”


“大师资”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建强校内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选聘专职思政课教师,注重队伍的培训、激励与考核,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知识和能力,打造更多思政“金课”。另一方面建好校内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等都承担着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可整合为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参与力量。学校教职员工各司其职,“守好一道渠,种好责任田”。同时,夯实校外的育人力量。选聘理论专家、时代楷模、行业先锋、英雄模范、优秀校友等成为校外导师,发挥其榜样引领、价值示范和思想启迪效应,使之成为重要的育人力量。湖南拥有众多的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工业园等实践教学基地,可邀请校外讲解员或管理员来学校现身说法、分享阅历,根据思政课教学目标进行专题式或分众式教学。


创新育人实践,搭建“大平台”


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加强课堂实践和网络实践平台建设,实现全员覆盖,全程参与。高校可利用虚拟技术赋能思政课,打造数字实践教学平台,省内高校可运用VR和数媒技术,开发线上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打造具有湖南特色的360度全沉浸式虚拟仿真实验室。同时,高校应注重挖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资源。一方面,要将鲜活的现实素材引入思政课堂,充分开发校内文化活动的“思政元素”,设立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体验岗位,丰富校园实践平台;另一方面,高校要结合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拓宽思政课社会实践平台。南华大学加强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队等平台建设,就是充实“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比较好的探索。还应加强实践教学平台间的联动。高校应把握每一门思政课程的教学定位,找准重难点,根据课程特点做好实践教学设计,制定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实践平台,从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做到不缺样、不走样、不重样。


做好育人统筹,构建“大机制”


在“大思政课”理念下,高校应不断完善思政课建设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建立“大思政课”建设运行机制。对内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由校领导牵头,实现多部门协同,明晰各自职责,层层抓好落实;对外联系相关实践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搭建协调工作平台,增加合作互动。健全“大思政课”建设保障机制。加强质量监督,成立专门的质量检查机构,负责检查“大思政课”建设的学分落实情况、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完成情况以及考核方式和考核结果的合理性,确保教学质量;加强经费保障、场地保障,确保理论实践教学有序开展。完善“大思政课”建设评价机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坚持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统一、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统一、知识性考核与价值性考核相统一、定量性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统一。


【作者系江南·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及提升路径研究”(21YBQ096)阶段性成果】


来源:新湖南 2023.08.31

链接:理论周刊·新域丨夯实“四大”举措,做好“大思政课”文章-新湖南 (voc.com.cn)

编辑:融媒体中心

审核:徐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