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新闻

【新湖南】《浏阳河之光》:立足湖湘的诚意之作

发布时间:2023-05-06 作者:张未末 责任编辑:宣传部 浏览次数: 来源:

 4月26日,坐落于浏阳河畔的江南·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里传来动人旋律。在湖南大剧院首演2个月后,经历打磨提质的大型交响组曲《浏阳河之光》,开启了巡演首场演出。《浏阳河之光》由邓东源作曲,是2023年湖南省重点文艺项目,纳入“雅韵三湘——高雅艺术进校园”巡演计划。整部作品围绕贯彻二十大主题主线,突出时代性、主题性、地域性特点,以文化文艺浸润人心,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建设。

 守正创新的时代之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一方面在形式上,《浏阳河之光》创新交响组曲的体裁范式,巧妙运用叙事曲这一音乐体裁,包括主体三个乐章和各乐章内部都采用经典的三部曲式,以时序为逻辑,通过极富表现力的曲调,架构起勾连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从古老的乡音到古代的盛世,再由湘赣边峥嵘岁月到新征程从头再跃,呈现出浏阳河两岸自古至今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另一方面在内容上,《浏阳河之光》围绕红色、绿色、古色等宏大叙事主题,进一步彰显文化自信。相较于首演,提质后的《浏阳河之光》在第三乐章中的新时代部分着以更多笔墨,致力于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辉煌十年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对《新时代礼赞》作了重大调整,将原曲第二部分由柔板、广板调整为进行曲式,加入中国大鼓、编钟和小号、长号等配器,强调音乐语言的时代感和排山倒海的恢弘气势,用“黄钟大吕”的高昂,激发催人奋进的磅礴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充满写意诗画和现实剪影的背景视频,犹如组曲的赋格曲一般相得益彰,让听众在悦耳之余更添一分视觉享受。

 扎根人民的倾力之作

 无论古今中外,能够流传的作品,无一不具有深厚的人民性。俄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强力集团”就强调音乐创作的“人民性”和“现实性”;法国音乐家德彪西在其著作《克罗士先生》中写到“音乐不是专供音乐家或自命音乐鉴赏家们消遣的。”在创作中,作曲家深入到每一首曲目的发生地采风,以至于都成为了当地博物馆、地方志库的常客;同时注重反馈,不断根据普通听众的感受进行调整。如组曲第一乐章《浏水谣》《浏水号子》《好山好水》等曲目,再现“小溪姐”“大溪哥”的神话和两岸人民搬船放排的生活景象,在绿水青山间奏响最动听的民生乐章;第三乐章的《长沙印象》搭配背景视频中闪现的长沙夜生活场景,则把市井烟火展现得淋漓尽致、代入感十足,使观众听得懂、记得住。此外,首场巡演特意安排在校园里进行,也突显了创作演出团队对青少年的关注,第二乐章“追忆·秋收起义往事”无疑是最生动的音乐党课,以艺术形式在学生们心中潜移默化播下了种子,传承好红色基因。

 立足湖湘的诚意之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浏阳河之光》立足湖南本土元素创意,放眼全国乃至世界兼收并蓄,在作曲家邓东源近30年的精雕细琢之下,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继承革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在意象选择上,组曲将长沙城、浏阳河、浏阳花炮、铜官窑、黑石号沉船等湖湘元素有机融合,尾声更是直接用打击声部模拟出礼花绽放;吸纳井冈山、湘赣边等革命元素,使作品底色愈发鲜红。其次,在动机调性上,深挖被誉为“中国古代乐舞活化石”的浏阳古乐,综合运用“湘羽”“湘徵”“湘宫”调式,如《铜官寻梦》一曲中引用《霓裳羽衣曲》将“金木水火土”五行制窑法呈现出来。再者,在乐曲配器上,通过排箫、竹笛、琵琶、唢呐等传统民乐与交响乐的对话,不但丰富了演奏形式,十余把二胡和大筒的齐声合奏和合唱团人声更是爆发出气势和排面。整部作品15首曲目虽风格各异,但在作曲家以旋律见长的统筹下,显得浑然一体,在起承转合中既讲好了故事,又因其雅俗共赏而便于传播,为这部作品作为经典流传奠定了基石。


来源:新湖南 2023.05.06

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465870298097821717&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22bf283f86c0a8857e0003&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14465870298097821717

编辑:融媒体中心

审核:徐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