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南·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刘沛林教授团队在城乡人居建筑类国际权威学术期刊《Habitat International》发表题为《中国传统人居模式的环境适应及其景观基因图谱研究》(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ettlement patterns and its landscape gene mapping)的研究论文。《Habitat International》属SSCI一区期刊(JCR一区和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5.205。这是江南·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首度在该期刊上发表论文。
刘沛林教授团队的研究着重阐释了中国传统居住环境模式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及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人地和谐”“天地人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活水源头。中国传统居住环境模式是中国人几千年居住实践的经验总结,讲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刘沛林教授研究团队围绕中国传统居住模式进行基因识别,从中国传统居住模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基因解译,最后总结中国传统居住景观的典型基因组图谱进行基因表达,对传统村落居住景观的“文化基因”进行了系统研究。
该研究指出,中国所处北半球的宏观地理环境,决定“坐北朝南”“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居住模式的形成;中国所处四周相对隔离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长期的战乱环境,影响“方形围合”居住模式的形成;中国人深入人心的宗族观念和趋吉避凶心理,影响“吉祥感应”居住模式的形成;中国人随机应变、适应环境的处事方式,积极影响“因地制宜”居住模式的形成。所有这些传统居住模式的形成,都受到中国传统的“阴阳相生”、“大地有机”、“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刻影响,这三种思想共同构成中国传统的“人地和谐”思想体系。
解读传统村落居住景观的“文化基因”,实现文化景观核心特征的符号化识别和表达,有助于从独特的乡土文化视角解读村落文化景观形成的文化动力,促进新文化地理学的发展。
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长沙市科技重大专项资助。
论文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gpojiuWnFErf
编辑:融媒体中心
审核:詹琳 徐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