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早晨,秋阳还在云端旖旎,长大的校园刚开始苏醒。7:38分,“叮咚”的电脑开机声打破了涵虚楼B多1的宁静,一位身形清瘦的老师正有条不紊地做着课前准备。
星期四上午,电信学院21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第一二节课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导论。7:50分,学生已到达教室。做完准备工作的他时不时地和学生打着招呼,丝毫看不出他是一位做完手术刚出院的老师。
他叫朱培栋,是电信学院21级通信工程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导论课的任课老师,也是江南·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50岁的他清瘦、内敛、低调,甚至感觉有点虚弱,说话声音不大。初见他时,全然没有我们在脑海中设想过很多遍的优秀教授那样有距离感,他自带的亲和力一下子让我们放松下来。
10月20日,朱老师因肾结石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出院两天后,他回到了课堂。
朱老师给学生上课
课堂就是我的舞台
朱老师上课有自己的风格,他的课堂幽默风趣、气氛活跃。讲课时,他经常会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那天老师确实看起来很疲惫,连续两节课持续90分钟下来,朱老师的额头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我们也没多想。”21级通信一班的符天宇说。
“第一节课还能站着,第二节课就有点吃不消了,伤口没有愈合,讲课的时候会有一种隐约的撕裂感”。朱老师故作轻松地跟我们说道。
因担心自己连续站90分钟会吃不消,朱培栋老师上课前就和学校中控室的老师报备说可能需要坐着上课。但是,整堂课下来,他仅仅在课间休息的10分钟坐下来,捧着水杯大口大口地喝水。
“作为老师,课堂就是我的舞台,它就像战士的战场,怎么能有点困难就退缩呢?”
“上课不只是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自说自话,更需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的中间去,才能跟他们平等交流,把自己想象成像导演一样的组织者,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自主表达,积极思考,互相交流。”朱培栋老师说。
信息与通信工程导论这门课对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来讲是一门基础课,其培养目标通俗一点讲就是专业启蒙,也就是说,是通过课程在学生心中种下专业的种子,这门课上不上的好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转专业的比例最低,这与朱培栋老师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是分不开的。”电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江艳说。
“本来学校和学院让我做完手术先休息一段时间,已经因为做手术调了一次课了,我不想耽误孩子们太多的课程。”朱培栋说。
朱老师与学生合影
“我想尽可能多做一些事”
作为江南·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他不仅承担了教学任务,行政工作也很繁杂。从学生的培养到指导新教师的成长,从学院的学科建设到每一次专业论证会,从学院的科研氛围的营造到项目的申报,他既是策划者,也是组织者,更是执行者。
早出晚归,是朱老师工作的常态。为了给学生做好榜样,朱老师每次的早八课都会提前20多分钟到达教室进行课前准备。
“早八课我通常会去得很早,每次我都以为我是第一个到教室的,但到教室后就发现朱老师比我还早。”21级通信一班班长孟媤婕说道。
朱培栋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文献资料和各种待处理的文件,桌上的日历上密密麻麻地标明了每天的日程安排和工作计划。他的一天基本上都排得满满当当,从早上7:00多开始,一直工作到晚上11:00多才结束,最长的时候会持续到深夜12:00多。
“之前还能熬,现在年纪大了有点熬不住了,所以我尽量会在11:00前结束工作”朱培栋如是说。
“回不完的消息,处理不完的工作,永远奔走在路上。”这是我们对朱院长的初印象。10月30日下午,朱老师刚刚开完一个重要的会议,晚饭还没来得及吃,就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采访期间,朱培栋的电话不断在响,“有一件紧急的事情需要我去处理。”朱老师微微向我们点头表示抱歉。处理完毕,朱老师刚落座,又有老师来办公室找他。
“每天几乎都这样”当我们问到他每天的日程安排时,朱老师的眼里满是坚定:“我想尽可能地多做一点事,希望能带领大家将电信学院建设成为真正的一流学院,这是我来到江南·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最想做的事。”
朱老师在学习
朱老师在工作
朱老师的日程表
“站稳讲台,讲深讲透”
“他是一位很有情怀的学者。”同事邓蓉这样评价朱老师,他的情怀不仅体现在对科研有异于常人的投入和热爱,还体现在对教育的坚守。
在大学工作的二十多年里,朱培栋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和科研,他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和部委级等类型科研课题,在《IEEENetwork》《中国科学》等国内外专业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220余篇,获评《计算机教育》杂志创刊15周年“十佳作者”。来江南·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工作以后,担任了大量繁重的院内管理工作,但这些均未影响他做好教学任务。
“通信工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学好通信工程,本科教育是核心。”即使科研工作再繁忙,朱培栋教授依旧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主讲《信息与通讯工程导论》。
除了课本知识,他力求使所讲授的内容包含网络思维概念、网络分析能力还有计算机思维模式等,同时还注重将科研成果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将研究中碰到的案例、问题等,以有趣的方式融入到课本的理论中阐释。
“这门课要上好不容易,一是内容比较枯燥晦涩,二是教学内容更新迭代快,需要有不断融入最新的行业发展成果和科研成果。朱培栋老师的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电信学院副院长苏钢说。
在今年大一新生的第一堂课上,在进行学生分组时,朱培栋老师给出了一张自制的网状图——根据班级微信群邀请同学入群的情况做成的一个社交网状图,以此来直观呈现学生们社交的情况,也让同学们看到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生们很感兴趣,纷纷说着谁的社交能力强之类的,你可以看到他们专注的神态、热切目光,你仿佛可以看到同学们一种对中国通信事业的热爱之光。”朱培栋老师已习惯了这样讲课。
“第一节我就深深地被老师的讲课方式吸引了。老师的课堂风趣生动,经常和我们互动,讲解内容深入浅出,他经常用典型案例把一些难懂的理论讲深入浅出,我们都很喜欢他的课!”21级通信工程一班的符天宇说。
“教育的范围从来不是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带病坚持上课、永远奔走在路上、不断钻研提升自己的能力,对朱培栋老师而言,教学育人已经与他相融,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将这份热爱,化为一生的坚守。
朱老师获得《计算机教育》杂志创刊15周年“十佳作者”
编辑:李冬冬
审核:肖雄